為了加強商業銀行風險監管,完善商業銀行同質同類比較和差異化監管,合理分配監管資源,促進商業銀行可持續健康發展,昨日,銀保監會發布《商業銀行監管評級辦法》。辦法一共分為了總則、評級要素與評級方法、評級程序、評級結果運用、附則五章內容,共有二十七條。
那么,評級方法是什么呢?
【評級要素權】
資本充足(15%)、資產質量(15%)、公司治理與管理質量(20%)、盈利狀況(5%)、流動性風險(15%)、市場風險(10%)、數據治理(5%)、信息科技風險(10%)、機構差異化要素(5%)
【評級級別(1-6級和S級)】
90分(含)至100分為1級,75分(含)至90分為2級,60分(含)至75分為3級,45分(含)至60分為4級,30分(含)至45分為5級,30分以下為6級,正處于重組、被接管、實施市場退出等情況的商業銀行經監管機構認定后直接列為S級,不參加當年監管評級。
注:1級進一步細分為A、B兩個檔次,2-4級進一步細分為A、B、C三個檔次。
【評級結果】
數值越大反映機構風險越大,需要越高程度的監管關注。
1級:表示銀行在各方面都是健全的,發現的問題較輕且能夠在日常運營中解決,具有較強的風險抵御能力。
2級:表示銀行基本是健全的,風險抵御能力良好,但存在一些可以在正常運行中得以糾正的弱點,若存在的弱點繼續發展可能產生較大問題。
3級:表示銀行存在一些明顯的弱點,風險抵御能力一般,勉強能夠抵御業務經營環境的大幅變化,但存在的弱點若不及時糾正很容易導致經營狀況劣化,應當給予監管關注。
4級:表示銀行存在的問題較多或較為嚴重,并且未得到有效處理或解決,需要立即采取糾正措施,否則可能損害銀行的生存能力,存在引發倒閉的可能性。
5級和6級:表示銀行為高風險機構。其中,評級結果為5級,表示銀行業績表現極差,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,需要采取措施進行風險處置或救助,以避免產生倒閉的風險;評級結果為6級,表示銀行存在的問題極度嚴峻,可能或已經發生信用危機,嚴重影響銀行消費者和其他客戶合法權益,或者可能嚴重危害金融秩序、損害公眾利益。